首页<<招生就业
毕业生城乡差异呼吁教育重心转移 解决就业难题

更新时间:2015-10-20 15:23:50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以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学生陈果为例,聚焦“贫二代”现象——“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也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贫二代”现象?如何缓解贫穷的代际传递?本期刊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毕业生城乡差异呼吁教育重心转移

  农村学生的劣势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教育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他们的短板。

  近日,有媒体报道,农村家庭毕业生失业率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媒体还为此在“贫二代”、“官二代”、“富二代”之间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不是简单的贫与富之间的比拼,而是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在不可能改变个人出身的情况下,缩小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距,还得在教育上做出改变,让教育重心适当转移。

  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的综合能力。从当前人才招聘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还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招聘,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看毕业学校的招牌外,招聘招考的模式都体现出对应聘者基础知识、专业水平、应对能力、交往交流等综合素质的考量。许多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但综合素质稍低者,很难被自己喜欢的单位录用。以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为例,如果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应急思维、沟通交流乃至举止仪态不佳,被翻盘的现象极为普遍。综合表现能力成为毕业生初次进入社会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城市家庭毕业生与农村家庭毕业生就业状况有较大差距?这是因为两者所接受的教育、日常接触的环境、生活压力下的心态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差异。这种差异最后逐步形成个人气质、心理、信心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在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中体现出各自的优劣。

  相对来说,农村家庭毕业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即使有让子女求学的信心,也缺少足够的文化熏陶,且农村的熟人社会也不容易培养出面对任何人都能轻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育多以知识传递为主,往往重视“主科”而忽视“副科”。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素质教育很难开展,开展起来质量也不高。与城市孩子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相比,农村孩子在才艺方面有劣势。如果加上来自经济的压力和其他就业准备,劣势自然更大。

  农村学生的劣势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教育部门和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他们的短板。高中及大学应当在教育重心上进行适当转移,将专业了解、就业准备、心理调整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农村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非单纯的学业成绩,特别是改变只注重主科成绩的教育理念。

  比如,农村高中可以多开设专门的专业知识课程,大学在农村学生入学后进行通识教育,待学生对专业更加了解后再选择专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学校要更加注重农村学生的参与率,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自我表达、言行规范等能力,加强对困难学生进行压力纾解方面的心理指导。同时,学校应引导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就业,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失业。通过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能大幅提升农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贫穷的代际传递,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健康积极的心态往往可以让一个“贫二代”成为“拼一代”,而精神一旦沉沦,也就失去了进取的本能。农村学生相对而言更能吃苦、更加勤奋,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发现和激励他们优秀的一面,有时候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是暂时失业,将来也更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咨询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9693617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