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时评 > 教育时评
中医进课堂,需要整体性思维

更新时间:2017-2-21 14:32:47


关于传统文化进课堂,近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已经颁发了不少通知、文件,比如京剧进课堂、书法进课堂等,最近又有“中医进课堂”。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则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揽子”文件,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施同样具有综合的指导意义。

  有人担忧,这也进课堂,那也进课堂,是不是与“减负”背道而驰了?学生能接受吗?如果采用现代分科制,一科一科地给学生增加传统文化课,那确实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将传统文化搞得支离破碎,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真正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的人,都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的。故而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任一科就必须同时通晓其他的许多科,否则这一科也是没办法深入学习的。

  以中医为例,中医是一个集人文、自然、科学、生命、生活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诊病以“望闻问切”为基本方法,使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治疗的两大方法体系针灸和汤药又都以五行和八纲为依据。针灸所遵循的经络分属不同的阴阳脏腑,汤药所组合的药物各有性味归经并要按“君臣佐使”关系构成方剂。现在要实施中医知识进课堂,假如在具体操作中不让学生了解上述中医的理论与文化知识,不培养中医诊病治病的整体观念,而是给学生讲一些“板蓝根能够预防流行性感冒”之类的知识,那么学生学到的可能就是“假中医”。

  “中医进课堂”应该怎么实施呢?在中小学专开一门课似乎不现实,而如果以附录的形式附在某一门课中,又可能会如油浮于水一样成为两张皮。事实上,上面说到的好多东西都是可以融合在其他学科之中的。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有关内容,在语文的古文化知识中就是经常出现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够随文拓展,其实就是在为中医知识奠基了(当然同时也是为各传统文化学科奠基);而如果语文教材在选文上能够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选一些医学典籍如《素问》《脉经》等的语段,对学生的学习就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除了语文,其他许多科目也都可以实现和中医知识的有机融合。如历史,可以在相关内容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医典籍;地理,可以在方位中融入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运用,在地名中融入阴阳概念的运用(如“洛阳”“华阴”等),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学习中融入与人的生活方式、体质、疾病等的关系;生物,可以融入入药动植物及其中药学的介绍;生理卫生,可以融入西医解剖学和中医脏腑学说的比较,等等。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是零敲碎打的,而应该实施“一揽子工程”,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要有综合性的文化视野,让每一门课程的教材都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传授、传统文化传承以及育人的综合功能;二是做好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真正的“文化人”,自觉担负起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责任;三是改变政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营造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的文化乐园并成为辐射一方的文化活动中心。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