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教育 > 家长频道
有些学生目标定位很高,却不肯努力,这是为什么?

更新时间:2017-2-20 11:44:05


我们总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志向很高,初中生目标四校,高中生定位北清,似乎挥挥衣袖,985、211唾手可得,似乎谈笑中,四校八大录取通知已到。但他们却毫不努力,每天混日子,打游戏,最终只能进区重点,只能进二本院校……这是为什么呢?

  假象:我是完美的

  关于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学习领域,也普遍出现在各行各业中,这些人往往有着这样的心理状态:“我还不能使出全力。”

  这些学生的目标定位很高,但是他们却从不用尽全力去冲击这些目标,那么是不是他们对于考取北清交复,考取四大名校的难度没有概念所以这么说呢?就好像登山初学者觉得珠穆朗玛峰很容易登顶?

  事实刚好相反!

  恰恰是他们了解这种难度,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心理状态是自恋型人格的过度表现,这是一种基础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当这种状态过度发挥到“完美假象”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学生的真正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我是完美的,那么,如果考不上北清交复,考不上四校,我就是不完美的,但是,考上这些学校的难度太大,我根本考不上,所以不能投入全力,因为这样就留下了:“我没考上是因为我没有尽力,我尽力就能考上。”这样的借口。

  高目标与不投入是配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自我的“完美假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带有“完美假象”心理状态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也会继续不努力。

  从完美到无助的转变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无法完整解释为什么这些学生不努力的原因,因为“完美假象”只是他们心理上的一个层面,还有另一个层面与它相互抵触,产生矛盾才引发了眼高手低的情况。

  矛盾的另一面叫做“彻底无助”,这是迫使学生最终不动的心理机制。

  在“完美假象”的掩饰下,学生的心理机制实际上在欺骗着自己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脑子在骗自己的身体,这种心理欺骗必须要基于一种假象才能够成立那就是:

  “一旦我努力还没考上,那就什么都完了!”

  这是与完美相辅相成的状态,一种极度自卑,极度懦弱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说另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很多看上去很要强的人,其实内心非常脆弱。

  很多看上去自尊心很强的人,其实内心非常自卑。

  所以这个心理状态的症结在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挫败感,因此有了“完美”的面具,有了无助的实质。

  过度保护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一般学生身上,也经常出现在好学生身上,一些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也往往会出现这种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在这方面,武志红老师认为是中国的育儿方式中的“过度保护”造成的。

  中国的大人,特别是隔代的老人,恨不得孩子活在没有任何危险的真空里。

  我过去和同事聊天时说“玩泥巴”这件事,她告诉我,德国人在孩子玩泥巴时非常开心,他们随便孩子玩,但是中国人,特别是老一辈一看到孩子玩泥巴,就会说脏,说会得病,马上会阻止孩子玩。

  这种过度保护无时不刻地充斥在生活中,最终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活力,在这种“孩子都是脆弱的,都需要保护”的过程中,孩子的挫败感不断累积,最终在学习,在生活等方方面面通过心理问题爆发了出来。

  有一些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后,父母喜欢把功劳归结在自己头上,说:“没有我们的养育,没有我们的付出,就没有孩子的成绩。”

  这绝对是事实,但是这对孩子造成的挫败感有多大?大家可想而知。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