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幼儿教育
怎么让小孩明白“做事不能全凭好玩”?来自一位心理学博士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7-2-20 14:39:27


最近在知乎上有个热点话题,一位爸爸向网友们请教,他家女儿今年5岁多,已经有较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想法,但是做事全凭好玩、有趣,否则就提不起劲做 ...
  这位爸爸举了两个例子:
  比如,孩子要学游泳,给她报了班,一周一次课。上完课,老师让在家练打腿和闷水,要不光靠每周上一小时课,进步会很慢。孩子觉得跟一堆小朋友在游泳池里学游泳挺好玩,可反复练习没意思 ...
孩子要学钢琴,也给报了班。老师要求家长在家督促练习, 但孩子觉得,随便弹弹挺好玩,练习很枯燥,没兴趣 ..
  这位爸爸说,他懂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明白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但作为成人,他知道做任何事如果想有所成就,关凭兴趣不够,都要反复练习、付出努力。但目前他家小孩处于“说不得”的状态,说多了她嫌罗嗦,讲道理也是“说教”,“烦死了”(孩子的原话) ...
  所以,他很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刘建鸿回答了这位爸爸的问题,他说,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做事不是全凭好玩”这个道理,可以考虑这样的打开方式…
  
本文由刘建鸿(微信公众号:积极教养)
授权小花生网发布
  的确,这位爸爸反映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很多家长在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诚然,兴趣与努力之间存在矛盾,孩子没有习得技能,难以产生兴趣;越难产生兴趣,就越不愿意练习。
  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的一些简单的方法:
  1、把练习过程游戏化
  孩子抱怨游泳练习憋气很枯燥,如果能游戏化就有意思多了,比如跟小伙伴/家长一起比赛谁能够憋的时间长,再比如像,在浅的泳池里面丢一个会下沉的彩色物品(比如塑料积木),让他憋气去捡起等等…
  
  2、内容难度适中,增加趣味性
  内容的难度应符合孩子的程度,任务应比孩子现有程度稍难一点,孩子跨越了有成就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这点极为重要。 不管游泳、钢琴还是其它都是如此。
  内容与趣味性结合。 例如孩子刚学琴时如果反复矫正孩子的手势,孩子容易烦躁。这时候如果用动物形象来引导:
妈妈翻找了不少钢琴教学图书,找到一张教孩子弹琴手势的,上面画着小黑猫,“你看,手弓着,像小黑猫要跳起来的样子”,“跳起来,落下来很放松,又准备起跳”,小鸿被画面吸引了,模仿小猫弓着背“跳”了好多次,再到黑白琴键上跳。“把这个弓背的小猫图像贴在旁边好吗?,看到它我就记得了”。不久后他慢慢习惯了用新的手势,虽然偶尔也还会出现旧动作。
  
  再举一个例子:怎么让孩子识别 n 和 m 的不同?怎么让孩子愿意抄写n字母?显然这并不是有趣的活动。
  下面这页练习是在加拿大上学的5岁华人男孩雄雄的作业。作业让孩子找出下面的 n (调皮 - Naughty、尼克 - Nick、榛树 - Nut tree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都是n),并把它们涂成绿色。
  
  作业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孩子就爱做功课啦。
内容前后呼应,也就是事先有铺垫,孩子会更容易感兴趣。例如平时先让孩子听熟了“一闪一闪亮晶晶”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到学这首曲时弹琴更有动机,学会后也更有成就感。
内容尽可能丰富。丰富的重要性被家长们低估了。
  以阅读英语绘本为例,丰富性既包括绘本主题的丰富,既有故事类的、也有科普类的;也包括回应方式的丰富: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给书添加插图,扮演角色、做手工、唱歌、扮演偶剧等。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表达,在表达和输出里加深了孩子的理解,增进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3、鼓励孩子和小伙伴合作
  和小伙伴一起学游泳,和小伙伴一起学琴,有些简单的合作/协作、游戏,就有趣多了。
  我曾经问过一位学生,为什么她能从小一直坚持练琴还颇感乐趣。她说老师常组织学不同乐器的小伙伴合作排练一些曲子,从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演奏时乐器间的衔接和相互应和,直到流畅的团体演奏,大家都能体会到团体和自己一块成长的快乐。因此很乐意一起排练和演奏,弹琴中也能感受到乐趣。
  
  4、给孩子选择权
  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孩子的可选择权,时间、地点、曲目(运动)、和谁一起,孩子的自发性越高,越容易有兴趣。孩子能够稍作改编或自发表达当然更好。
  有一次到弹琴时间了,小鸿在柜子里发现了好久没玩的大象妈妈和小象玩偶,说:“我现在想和他们玩一下,还不想弹琴呢。”
  妈妈说:“他们从来都没听过你弹琴,你给他们安排一下座位好不好,让他们看着你弹。”
  小鸿让大象母子玩偶趴在钢琴上看。妈妈说,今天要弹《两只小黑鸟》(two little black birds),我们可以把曲子改编一下,把小黑鸟改成大象 ,既然歌曲中还提到小黑鸟的名字(叫 Jack和Gill),那我们也要给两只大象取名字,妈妈叫Daisy 宝宝叫Ben好吗?小鸿强烈反对,他说妈妈叫Coco,宝宝叫Apple,于是小鸿很开心自弹自唱来了五六遍。
  
  以上2、3、4系科恩提出的三C原则 - content, cooperation, choice
  5、全局性学习
  先给孩子一个全局性的图像,再让孩子练习某个动作较好(比如乒乓球中的接发球)。孩子能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后,更理解练习的意义。
  我看过有教练为了追求所谓的专业性,让一个5岁多女孩反复练不知其所以的接发球,近一个小时只练一个动作。孩子的动作机械,表情麻木。难道教练的目标要把孩子培养邓亚萍吗?怕是还没到那个程度,孩子已经厌恶这项运动了。
  
  6、情感认同
  孩子如果喜欢老师,可能会喜欢老师教的项目或学科。喜欢哪个电视、电影、动漫里的偶像了,可能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相关的运动,或者主角已经和运动合二为一了。
  日本动画片《网球王子》《棋魂》就让很多青少年喜欢上了网球和围棋。
  
  7、给孩子讲个故事吧
  很多家长告诉我,给孩子讲道理,大多数时候无效。道理听多了,像手上长了茧一样,父母怎么唠叨慢慢都没感觉了。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呢?有效的方法之一——也许可以给他讲个故事。
  首先选择适合的故事,故事和孩子的行为越贴近越好。一位家长听了我的讲座后,她针对孩子弹钢琴不主动,想把部分曲子拖到明天再弹,做事比较拖拉的情况,编了两个故事 -《长颈鹿盖房子》和《神奇的种子》,讲给孩子听。
  有一天早上,我让孩子弹钢琴,他说累曲子太多了,不想弹全部要练习的曲子(经常这样)。我让他自己决定要弹几首,其他的下午和晚上再弹。中午午睡的时候,我就和他躺在床上讲故事《长颈鹿盖房子》,他听得很认真,第二天还要再听一次。大约过了几天,我的孩子现在可以一次就把要练习的曲子主动弹完,不会一直想着要拖到晚上或者明天再弹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事的力量让他发生了改变,但他真的变了。这两个故事我都加了歌谣,并在故事中重复出现,让故事充满重复和韵律感。
  为什么故事比批评教育有效?因为直接批评,会让孩子下意识就想否认(“不是我干的”、防御(“今天我累了,先不想谈这事行吗?”)、应付敷衍(“我只是和他们玩玩,不是故意的”)或找理由推脱责任(“是他们不和我玩,我才碰他们的”)。
  而故事不但有趣,而且是说第三方,不是孩子本人。这让孩子减少了防御,同时又通过形象、简洁的隐喻来促进孩子领悟。
  
  下面是其中一篇《长颈鹿盖房子》,大家可以体会下。
  (作者:吴彦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村庄里面住在许多的长颈鹿,其中有一只最老的长颈鹿是村庄的预言家,他预言再过30天,将会有一场大洪水淹没村庄。只有每家每户都盖好又高又大的房子才能在洪水中逃生。
  村庄中家家户户的长颈鹿都开始盖又高又大的房子。其中有一长颈鹿的三口之家也开始盖起了房子。长颈鹿爸爸每天要运送100块石头来盖房子,长颈鹿妈妈每天要运送80块石头来盖房子,小长颈鹿每天要运送20块石头来盖房子。
  第一天,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妈妈把石头运来了,唱到“运石头,盖房子,盖好房子高又大,洪水来了我不怕。”他们边唱歌边盖房子了。但小长颈鹿看到天气晴朗是玩耍的好时节,他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我明天再运石头,今天20块石头加上明天20块石头,我明天运40块石头。”
  第二天,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妈妈把石头运来了,唱到“运石头,盖房子,盖好房子高又大,洪水来了我不怕。”他们边唱歌边盖房子了。但小长颈鹿看到天气晴朗是玩耍的好时节,他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我明天再运石头,今天40块石头加上明天20块石头,我明天运60块石头。”
  第三天,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妈妈把石头运来了,唱到“运石头,盖房子,盖好房子高又大,洪水来了我不怕。”他们边唱歌边盖房子了。但小长颈鹿看到天气晴朗是玩耍的好时节,他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我明天再运石头,今天60块石头加上明天20块石头,我明天运80块石头。”
  第四天,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妈妈把石头运来了,唱到“运石头,盖房子,盖好房子高又大,洪水来了我不怕。”他们边唱歌边盖房子了。但小长颈鹿看到天气晴朗是玩耍的好时节,他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我明天再运石头,今天80块石头加上明天20块石头,我明天运100块石头。”
  第五天,村里的长颈鹿预言家来到小长颈鹿家,看他们的房子建得如何?一看,吓了一跳说:“太慢了,太慢了,比其他的长颈鹿家少了100块石头,洪水来了怎么办?”小长颈鹿听见了,也开始着急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抓紧时间运石头,爸爸和妈妈休息了,他不休息,努力的运石头,要把前几天少运的100块石头补上。终于,在第29天的时候,小长颈鹿一家人把房子盖好了,第30天的时候,洪水来了,小长颈鹿一家人站在盖好的又高又大的房子屋顶上,他们相拥在一起,很安全的躲过了洪水。
  一个优秀老师往往善于运用上述各点,特别是前7项。这也可以作为家长们观察兴趣班老师是否善于教学引导的大致参考。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